2006年,高中毕业,老妈终于肯给买了第一台电脑,其中CPU是AMD 速龙单核(Athlon)3000+,2006年也正是AMD的黄金时期,K8架构下的AMD处理器虐杀Intel 奔腾4。2019年11月25日,AMD Ryzen R9 3950X,首颗桌面消费级16核32线程CPU将要发售,接下来将是这些年AMD及Intel相爱相杀。

2005年Intel就推出了胶水双核奔腾D,两颗核心靠着北桥通信根本不敌AMD于06年推出的Athlon X2真双核系列,在Socket 939口上竟然能上双核CPU,在当年简直不敢想,而且买不起,也就在大学毕业后实在没钱升级新电脑才捡垃圾升级了Socket 939核CPU,但现在已经很难再捡到十多年前的主版了,所以此次性能测试以Intel LGA 775的奔腾4 631,也就是最后一代奔腾4为基准,和当年自己的AMD 3000+性能基本一致,且对比的是桌面消费级平台,至于HEDT和服务器级的垃圾捡不起。

 

Intel 奔腾4最经典的广告就是:“灯,等灯,等灯”,3Ghz起步的核心频率,经历了Socket 478,LGA 775,95nm工艺升级到65nm,加入HT超线程技术,扩大2级缓存,但高频低能完全招架不住AMD的攻势。

 

 

2007年被AMD打懵的Intel祭出了新的微架构Core2,没错,Core2 酷睿架构一直沿用至今,我们现在用的i3,i5,i7就是。当年能买得起双核E7xxx/E8xxx就是有钱人,基本大部分人应该是E3xxx/E5xxx的型号。

 

 

2008年Intel乘胜追击推出了Core2 Quad 四核系列CPU,对,08年就早早有了桌面消费级四核处理,买的起的人估计都是土豪级别,也就现在捡垃圾只需要几十元,而且E0步进的Q9550超频性能极强,超到3.8G-4.0Ghz基本轻松。

 

 

面对Intel这波攻势,AMD只能拿出K10架构勉强应对,中端速龙II(速龙2)双核 四核,高端弈龙II(Phenom 2)四核 六核,但Intel酷睿2架构性能实在太强,AMD只能靠着降价,发售黑盒不锁倍频版的CPU,让超频更加轻松,用较低价格就能换来较高的性能。

 

 

 

2010年Core2 架构迎来了新的i系列家族,初代的i系列还是颗胶水CPU(CPU和GPU的胶水),10年毕业正好用实习的钱更新的电脑i3 530 双核双线程,2011年i系列的真正开山之作Sandy Bridge i系 2xxxx发布,很快就出掉i3 530更新为i7 2600k 4核8线程不锁倍频版,超频至5Ghz使用性能简直暴涨,从Sandy Bridge开始Intel就巩固了CPU性能的绝对地位。

面对Intel的咄咄逼人,AMD急急忙忙推出了推土机系列CPU,AMD超前的模块化设计让推土机系列也变成当年奔腾4一样的高频低能,从2010年开始AMD根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处理器,AMD高功耗,低性能的骂名一直延续着,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会考虑AMD的处理器。

 

2011年至2017年期间,AMD的推土机架构也迭代更新了5代,推土机,挖掘机,打桩机,压路机,AMD也因此落得农企名号,由于被Intel的i3默秒全,挖掘机之后AMD就没有高端桌面处理器了,只能靠着推出低端速龙Athlon ,APU,游戏机的份额另辟蹊径苟延馋喘。2011年至2017年Intel似乎为照顾AMD这位小弟弟开始了7年的挤牙膏,八代 i7前就一直保持着4核,推出HEDT 高端桌面消费CPU才有4核-8核的处理器。

 

2017年 AMD从推土机时代积累的经验,利用CCX模块划结构推出锐龙Ryzen系列zen架构CPU,最高8核心16线程,Intel感受到了AMD压力终于于第八代i系列推出6核心处理器,2018年推出zen改进版zen+型号,性能已经能和八代i7一较高下,不到一年Intel立刻推出第九代i系列8核心处理器。

 

 

2006年至2018年cpu性能测试数据:

1. cpu-z性能测试:这些年cpu单核性能按每年递增,而多核性能在AMD ryzen系列,Intel i9系统下爆炸性增长,而当年的Q9550性能简直是强悍,怪不得当年AMD真的疲于对抗Intel。 

 

2. 3d mark06测试:只对比CPU在游戏中的物理分数,amd 弈龙x4 955由于有着3级缓存,在游戏性能上就不像cpu-z里的数据落后于Q9550,Q9550/x4 955跑分都不怎么逊色于后来的i7 2600k,跑游戏主要还是看显卡呀

 

3. 视频编码x264测试:视频1080p 30帧 时长212s的视频编码成360p,cpu性能越好则编码时间越短,这里明显就是核心越多,缓存越多,频率越高,编码性能则越好,这里AMD X4 955表现出色

 

4. Cinema 4D Benchmark R20 渲染测试: 核心越多则渲染越快,x4 955 和 Q9550差别不大主要原因是,Q9550在超内存频率后会导致不稳定,甚至性能反而降低。

 

从这些测试可以看出Intel Core2时代的Core Duo/ Core Quad性能是一大飞跃,i7 2600k之后就是每年的挤牙膏,在AMD 推出Zen,Zen+后Intel才挤出了大管牙膏i9 9900k,也就是AMD Ryzen时代迎来了第二次飞跃,只是这一次AMD带头。

如果只是玩游戏,其实奔腾4也还能玩一玩,下面就是cpu为奔腾4 631 3.04Ghz 在2k分辨率下的全特效,仍然有16帧,降低效果后还是可以玩的。

 

 

2019年推出的zen2 型号已经干掉了i9 9900k,11月25日,AMD还将推出16核32线程的R9 3950X,简直是将Intel又打回了当年奔腾4年代,这回轮到Intel靠降价来竞争。伴随着AMD R7 2700x的过度,Raven4.0终极版将换上AMD R9 3950X作为谢幕。

 

 

以下为捡垃圾的平台:

LGA 775: 横跨了奔腾4,Core2 Duo,Core2 Quad

 

 

 

 

Socket 940: 横跨了速龙x2,弈龙x4,弈龙x6,推土机FX

 

 

LGA 1155: Intel 在LGA 115x牙膏挤的真是换了好几次接口,每代性能却没有大幅提升,但对于i7 2600k是值得纪念的一代。

 

Comments powered by CComment